為甚麼我不買迷因股 ( Meme Stock)

Donald Trump 卸任美國總統後,被 Twitter "凍結帳號",大大減低他的曝光率。最近傳出他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媒體 Truth,引來另一波 Donald Trump Meme 股的狂潮。

股票諸如 DWAC 直接與 Truth 概念相關,當然馬上狂飆,就連關係不算大,只是 Donald Trump 曾經光顧過的分析平台 PHUN 也極為波動。一如過往的 Meme Stock 狂潮,有人賺個盆滿鉢滿,有人傾家蕩產,我自己是不會參與這種瘋狂活動,原因是曾經輸得痛苦。

投資的初心

學習投資幾年,無論是財演還是財自 KOL (也有同時兼任兩者的)都會告訴你:股市有九成人是輸錢,勝利的是少數。這句話潛台詞當然是聽他們的意見,就有機會做那一成的勝利者。可是,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投資成績很好,尤其是牛市入場的新手,他們認為買股票賺錢很容易,用自身的經歷去否定了這句"多數人在股市輸錢"的警世總結。

近年香港很喜歡說初心,投資的初心是賺錢,然後享受人生。因此,在股票市場最後一樣想做的事就是輸錢。諸如Warren Buffett、Mark Minervini 等高手,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們分析股票的方法 (例如找 VCP 形態,或者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而是他們控制注碼的策略,和距離雜音的紀律。上星期在論壇走一轉,會看到很多人 All in DWAC 然後極速 Gel 頭 (即開 Post 炫耀自己投資有盈利),然後過兩小時就看到很多人在 DWAC 苦主區圍爐。當然,當中不少是 P 圖玩膠說自己 All in 身家,也有不少聲稱自己 All in 卻只是買了 100 美元的貨,但身邊也聽過不少朋友真的受不了市場雜音引誘,而買入注碼較大的妖股,最後和我當年一樣輸得痛苦。

為甚麼我不買 Meme 股

我有幾個原因不買 Meme 股,又或者基本上會避開比較熱炒的股票。

1/ 資訊濟後

在討論區的帖文經常看到的是:"巴打點樣搵到呢隻股?" 這問題點出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人買 Meme 股只是羊群心態,在 GME 或 AMC 或 DWAC 或 PHUN 的圖表看到最高升幅可以是幾分鐘升一倍,然後認為自己打個五折,不貪心懂止賺,就可以肚滿腸肥。

事實是當他們發現一隻新的 Meme 股炒起的時候,已是升幅達七、八成的時間,原因有幾個:

  • 他們 Follow 了 Reddit 的 WSB sub-reddit,但目標股票未爆上,而爆了另一個自己沒有看的 post。
  • 他們使用某些不太好用的券商,所以買不到 Pre-market,又或者在 Pre-market 時段在開會、工作、考試,反正有正經事要做,未能專注股市。
  • 他們根本不懂找出熱炒的股票,直到看到討論區有人在 Gel 頭,於是成為高位接貨的韮菜。

2/ 成交一刻,決定不似預期

大家都知道買妖股不是爭分奪秒,而是爭秒奪微秒。很多人都會 Set 止賺/蝕,但有多少個止蝕單真的能在目標價止蝕?

由於交投量極大,買 Meme 妖股通常會遇到幾個情況:

  • 在想入貨、出貨的時間遇上溶斷機制,復市後市場情緒急轉。
  • 由於太多人排隊,對價成功的時候價錢已和目標價有很大出入。
  • 本身打算賺一半,但升幅氣勢如虹,還是 hold 一 hold 看清楚一點。
  • 本身打算止蝕,但好像有回升的感覺,還是 strong hold 多等一會。
上面各個情況的結果很可能是:無論是設定了市價、限價還是止價,由於波動太大,往往都是在很高位買入,或在很低位賣出,令盈利大幅減低 (如果還有)。

3/ 風險太大,成本太高

大家都知道買 Meme Stock 本質上是賭錢,一般來說不會太大注。可是由於太刺激,正常人也會打開 app 享受秒秒鐘幾百、幾千上落的感覺,但最後無論狂賺還是狂蝕,都只是觸及整個 Portfolio 的 1%,卻用了一整個晚上坐在電腦前面。這兩三個小時本來可以看一套電影、和孩子、伴侶聊聊天、或者煮一頓美食。

*************************

最後還是那句,我自己買股票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可以有很多方法。最穩陣是常說的買指數 ETF 躺平數錢,進取一點就是找出動能強的股票縮短回報增長的時間。我認為買 Meme 妖股不能說是賺錢的方法,只能說是運氣測試,毫無技術成份,當然如果目的是安在家中賭錢,我是沒有意見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怎樣買印度股票和 ETF ?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盈透證券好唔好?轉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