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持有 TQQQ ?談槓桿 ETF 損耗

槓桿 ETF 會價格歸零一文後,一直想寫寫關於槓桿 ETF 的損耗問題,和為甚麼不值得長期、巨額持有。不過一直事忙,始終未有開動書寫。有些事情過了幾個月說,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這類型的文章幾個月前會被恥笑到一文不值,當然今時今日會被指為落井下石、馬後炮。

過去一兩年,買槓桿 ETF 是No brainer 的網上潮流,甚至有所謂 TQQQ 教的崛起,深信 "美國佬會搞得掂"。如果追回初期的討論,概念上是較進取地買入槓桿 ETF,同時以不同的比例持有 VOO 及現金,或者其他投資物,定期 Rebalance 去獲取比指數更強的利潤。可惜,今天跟一般網民討論利用期權作股票對沖,以減少熊市的損失,已被認為 "非常複雜",反問"有沒有財自密碼"。後來,TQQQ 教成為一種"出糧就入貨、止蝕係多餘、回調是特價" 的奇怪想法。最近幾個月股市跌幅強勁,網民並沒有"痛改前非",而是用同樣的道理轉買 SQQQ,有如賭仔不斷輸大,就轉投買細。

槓桿 ETF 損耗

長期買入槓桿 ETF 最大問題是損耗,這個損耗在於槓桿 ETF 是每日 rebalance。理論上,當日升跌會跟隨指數波幅乘以槓桿倍數,即使我們不計算管理費用的開支比率,最常見的情況是指數橫行,但持有槓桿 ETF 依然會蝕錢。


題外話,這種損耗也是為甚麼風險比例不應設定為 1:1,表面上 $100 買入,$110止賺,$90 止蝕,風險必然控制在 $10 以內。但當你下一次用 $110 買股票的時候,10% 止蝕便會剩下 $99。世上沒有長勝將軍,也就是說用 1:1 的風險比例,即使很有紀律也有蝕入肉的機會。這就是為甚麼為甚麼當股市回調的時候,即使嚴守止蝕,還是常被市場重創、就算回調後市場報復式反彈,追回前一天輸掉的錢總是相當困難。

月供槓桿 ETF

至於認為長期美國佬必然搞得掂,而月供 TQQQ 的人,則必須面對月供 / 定期買入股票的先天風險,即是當定期買入比例加大,往後買入的比例會變得越來越小。

因此可見,同樣是買入 $100,第 2 個月的影響遠比第 12 個月的影響大,當然實際計算會更為複雜,因為股票價值會有上有落,令不同的買入點所佔的影響略有不同,但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故此,如果閣下真的長期月供或周供 TQQQ,而非常不幸地在高位開始月供,並遇上指數長期下跌趨勢,基於上述的橫行損耗,加上月供的尾大不掉效應,閣下極有可能要和槓桿 ETF 展開一場人生長跑,並遇上另一個低息周期,或其他原因導致美股狂牛,方可擺脫月供TQQQ變破產序章的悲劇。 

槓桿 ETF 的末日?

問題是,這個等待要等多久?即使閣下長命百歳,也很有可能等不到。

近日有報導指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提出討論提高 「複雜」交易所買賣產品(包括 TQQQ、SQQQ 等槓桿 ETF)的投資門檻,原因自然是美國也有很多 TQQQ 教的信徒,而FINRA 當局見到散戶未有意識到這些產品的風險。雖然這個意見很快就受到各界反對,短期內未見到禁買槓桿 ETF 的情況,但是這已不是第一次有相關的監管聲音。

對於槓桿 ETF,我始終認為不要少看其倍數槓桿的威力,除了嚴守止蝕,說到底比較好的應用還是對沖原有的標的物,例如你本身長期買入了 QQQ,而透過適當的比例在市況轉差的時候買入 SQQQ,從而獲得現金流去對沖 QQQ 的損失,或增大 QQQ 本身的投資,當市況轉好的時候自行 Rebalance,類似的原理可參考早前跌市對沖的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怎樣買印度股票和 ETF ?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盈透證券好唔好?轉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