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為甚麼我不買迷因股 ( Meme Stock)

Donald Trump 卸任美國總統後,被 Twitter "凍結帳號" ,大大減低他的曝光率。最近傳出他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媒體 Truth ,引來另一波 Donald Trump Meme 股的狂潮。 股票諸如 DWAC 直接與 Truth 概念相關,當然馬上狂飆,就連關係不算大,只是 Donald Trump 曾經光顧過的分析平台 PHUN 也極為波動。一如過往的 Meme Stock 狂潮,有人賺個盆滿鉢滿,有人傾家蕩產,我自己是不會參與這種瘋狂活動,原因是曾經輸得痛苦。 投資的初心 學習投資幾年,無論是財演還是財自 KOL (也有同時兼任兩者的)都會告訴你:股市有九成人是輸錢,勝利的是少數。這句話潛台詞當然是聽他們的意見,就有機會做那一成的勝利者。可是,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投資成績很好,尤其是牛市入場的新手,他們認為買股票賺錢很容易,用自身的經歷去否定了這句"多數人在股市輸錢"的警世總結。 近年香港很喜歡說初心,投資的初心是賺錢,然後享受人生。因此,在股票市場最後一樣想做的事就是輸錢。諸如Warren Buffett、Mark Minervini 等高手,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們分析股票的方法 (例如找 VCP 形態,或者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而是他們控制注碼的策略,和距離雜音的紀律。上星期在論壇走一轉,會看到很多人 All in DWAC 然後極速 Gel 頭 (即開 Post 炫耀自己投資有盈利),然後過兩小時就看到很多人在 DWAC 苦主區圍爐。當然,當中不少是 P 圖玩膠說自己 All in 身家,也有不少聲稱自己 All in 卻只是買了 100 美元的貨,但身邊也聽過不少朋友真的受不了市場雜音引誘,而買入注碼較大的妖股,最後和我當年一樣輸得痛苦。 為甚麼我不買 Meme 股 我有幾個原因不買 Meme 股,又或者基本上會避開比較熱炒的股票。 1/ 資訊濟後 在討論區的帖文經常看到的是:"巴打點樣搵到呢隻股?" 這問題點出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人買 Meme 股只是羊群心態,在 GME 或 AMC 或 DWAC 或 PHUN 的圖表看到最高升幅可以是 幾分鐘升一倍 ,然後認為自己打個五折,不貪心懂止賺,就可以肚滿腸肥。 事實是當他們發現一隻新的 Meme 股炒起的時候,已是升幅達七、八成的時間,

BITO: Bitcoin 期貨 ETF 不適合散戶投資

圖片
萬眾期待的 Bitcoin 主題 ETF BITO 終於上市,但BITO 不是現貨 Bitcoin ETF ,而是期貨 Bitcoin ETF。很多人也說不會也不應該買 BITO 這類的比特幣期貨 ETF ,為甚麼? 比特幣期貨 ETF (Futures-based Bitcoin ETF)是甚麼? Bitcoin ETF 的概念早於 2013年已有投資者提出,當時比特幣規模遠比今天小,而且投資 (機) 渠道極少,Bitcoin ETF 的想法就是令主流市場可以容易投資,加速比特幣市場發展。不過在美股市場要成立一隻 ETF 需要美國 SEC 批准,而比特幣當時是幾乎欠缺任何合格的條件。 如果你買一股 QQQ 納指 ETF,管理人就會買入相應的納指成份股。同理,如果你買入一股 Bitcoin 現貨 ETF,管理人就要買入相應的 Bitcoin,不過現時大部份 Bitcoin 交易所也不受正式監管,加上 Bitcoin 波幅風險很大,因此直到今時今日,現貨 Bitcoin ETF 要獲批仍然困難重重。 那麼為甚麼期貨 ETF 又可以上市? BITO 這類的期貨 ETF 是透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買賣比特幣期貨,其操作原理大概是這樣的:ETF 管理人會把資金攤分,部份買入 Bitcoin 期貨,部份買入"Money Market Securities" (姑且譯為"貨幣市場證券" )。因此, 持有 Bitcoin 期貨 ETF 技術上是持有"合成比特幣",由美金及跟隨比特幣價格的衍生工具組成。 相對直接買賣比特幣,從監管角度來說 Bitcoin 期貨 ETF 是買賣期貨合約和債券、商業票據一類產品,自然是更容易獲批。 說回 BITO 的 "合成比特幣",其創造者自然是 ETF 背後的管理人。要製作"合成比特幣",ETF 背後的管理人需要運用自己的資金操作相關的期貨,或者買入真實的比特幣。偶爾我們會聽到新聞說某國某君早年買入比特幣,但忘記了錢包密碼而損失慘重。如果你是買入比特幣從而營運相關的 ETF,你必定會投入相當的資金去確保不會出現忘記密碼而令 ETF 價值歸零的笑話,Bitcoin ETF 也自然會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由此可見, Bitcoin 期貨 E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圖片
研究過財務自由的朋友想必都聽過盈透證券 (Interactive Brokers) 傳說中 的「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或 "股票收益增長計劃" / Stock Yield Enhancement Program)。簡單來說就是"出租股票",透過借出帳號裡閒置的股票,讓其他投資者進行各項交易 (絕大部份是用來沽空),藉此賺取利息回報。 這類所謂的收益增強計劃並非 IB 獨有,其他證券商例如 一通 、 富途 都有類似的功能,而且分派給客戶的利益比 IB 更高,因此我在「 盈透證券好唔好 」一文中,並沒有列為其中一個優點。 參加資格 IB 的股票收益增強計劃並非所有用戶都可以啟用: IB LLC、加拿大、香港和英國的客戶可以參加,其他用戶如 IB 歐洲、澳洲、日本、印度的客戶就沒有參與資格了。 客戶的賬戶資產必須有五萬美元(或等值)以上。 符合借出資格的股票需要為“全額支付”股票和“超額”股票。用人類語言來說,就是股票資產要”全資購買” 才可以借出,因此如果有槓桿,可以借出的資產就會減少了。 借出股票的規矩與風險 當然,借出股票也有規矩,如果你借出股票的時候同時賣出股票,就會馬上終止股票借貸;當你借出股票的時候,同時會借出部份的投資者權利,例如投票權。有趣的是,借出股票會有一些風險: 如前面所說,借股票的人通常是沽空大軍,換句話說你是借自己的貨給人沽空自己,越多人沽空理論上會對股票價值有負面影響。 借出股票的收益計算頗為複雜,而且當中的股息也經常變動,幅度可達正負 50%。 借貨涉及股息稅也會很複雜。因此,IB 會盡量在股息發布前退還股票,減低稅務衍生出來的問題。 借出的股票不受SIPC的保護。換句話說,即使你的賬戶資產在50萬美金以下,如果在借出股票期間 IB 倒閉,SIPC 並不會為你追討借出資產的賠償。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實際收益 說了半天規矩和風險,到底「股票收益增強計劃」這個聽起來像 ATM 的工具可以為我們帶來多少回報?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資本不多的超級散戶,僅僅符合五萬美元資產 (或者多一點點) 的條件,你所得到的收益將會少得可憐。事實上,使用 IB 都是為了用低息借錢投資(機),當你變成借出資產方,用低息借貨給別人也是理所當然,反正諸葛孔明教落 "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使利錢微薄,但風險低得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