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策略:給投資新手的 ETF 入門小技巧

全球瘟疫疫情未減,但股票市場好像已重整旗鼓,到底是市場重新出發,還是"熊二"引人落搭?我沒有水晶球,只是一個務實的投資者,我仍然鼓勵沒有投資經驗的朋友,或者生活繁忙不能睇市的朋友靜靜地贏,不要刺激地輸。

要靜靜地贏,最簡單是買 ETF,全世界都是這種建議,那麼這篇文章目的何在?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訴讀者不一定要報讀 ETF 新手基礎課程,我認為把握幾個基本策略就足夠:

  1. 不要考慮盈富基金 (2800.HK),它真的是沒有伏的,但略嫌太平靜。當然,如果你滿足於平穩回報,仍可選擇 2800。我同意某位隊長的看法,買美股 ETF 確實是輕鬆、容易、有覺好訓。那位隊長也有 ETF 速成班,我未讀過,不會說它有沒有用。我覺得認清目標,保持策略就足夠。

    策略 1:選擇美股 ETF。美股 ETF 不只提供美國市場的"標的物",亦提供其他市場不同類型的 ETF 產品,可以想像的大概都有相關的選擇。

  2. 定期定額購買 ETF,即所謂的月供股票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最大的敵人是交易費,但如果使用 IB (Interactive Brokers) 的話,交易費及匯率問題基本上已大大減免,透過定期定額買入,既可以持之以恆養成投資習慣,亦不會錯失任何大勢的機會。

    月供股票是一個概念,你可以周供、季供或雙月供。視乎閣下的現金流或者貼市程度,甚至你可以選擇混合技術分析,實踐 "每逢到達保力加通道底部入場" 的周期供。但重點是定期。

    至於定額,我不太執著,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現時的持股成本價,當股價低於成本價,不坊多買一點,反正目標始終是溝淡當儲錢

    策略 2:定期定額買入,慢慢儲大倉位,同時減低成本價。

  3. 買美股 ETF 隨了流動量大,更重要的是多元化。多元化的好處是你可以配置資產,做所謂的 re-balancing。美股 ETF 類別繁多,除了三大指數 SPY, DIA, QQQ,你還可以選 Sector,例如科技的 XLK、醫藥的 XLV、軍工的 XAR、ITA等等。

    就像買股票或 MPF 一樣,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保守投資者可以把一半的資金投放三大指數的 ETF,然後把餘下的分配到不同的 sectors,在疫情之中,如果看好糧食、醫藥,就加大比重;在大型賽事年,可能就是運動、旅遊相關的行業。又或者看到熊市、牛市的來臨,可以考慮調用 5% 的資金購買槓桿式 ETF (牛市買正向、熊市買反向),在可控風險下增加組合的動力。

    策略 3:資產配置,定期檢討,分散風險同時增加組合動力。

  4. 資產配置其實仍包括進場和退市,留意自己的成本價,製訂買賣目標。身為務實投資者,我的想法十分簡單,就是比較同期定期儲款的回報,定期釋放資金。當然,這是超新手 (指買親股票都跌,一放就升返,覺得自己是零是燈神的新手) 的策略,如果閣下非燈神,可選擇其他指標,例如買美股自然要跑贏港股,那麼可以比較盈富的表現 (再加 n %),難度任君選擇,但我的重點是:投資要有目標,識上車也要識落車。

    策略 4:適時調配資金,訂立目標,識上車也要識落車。

  5. 雖然買賣的是 ETF,但是不單純買賣指數,所以也有行業周期,也有較多的黑天鵝。我除了早年買過一些新能源股,現在不會沾手,因為唔夠班。不過以此為例,能源股有極多的黑天鵝,起伏不定,其ETF也不會平靜。

    當有起伏的時候,就有技術分析進場的機會。價值投資者不應該沉迷拿著間尺劃來劃去的 Fantasy,但各門各派起承轉合總有原因,在眾多間尺黨的門派中,我認為最基本的 XX 天平均線及保力加通道是有其參考作用,至於那些甚麼目圖、或者甚麼風水節氣,娛樂性高,但我不會參考。

    話說回來,我的意思是在進場和退市之間,可以運用一些參考指標,當你已在投資 ETF,已不用太擔心基本因素 (前提是你要選擇質素高的 ETF),相比之下,趨勢更加重要,而看趨勢來講,技術分析是有其長處。

    策略 5:利用合適工具和指標,包括技術分析,幫助自己決定買賣時機。

  6. 上面提到買 ETF 不用擔心基本因素,但我明白越買就會越心雄,然後開始覺得自己是新股神,這是人之常情。但我也要戴個頭盔,警一警世,不是所有 ETF 都是優秀,也不是所有 ETF 都是平等。

    有些 ETF 的發行商是小規模的,它的 ETF 也不一定跟著指數、股票走,有的是和衍生工具沒有分別。魔鬼在細節,但買 ETF 的人很容易落入 "如果我看細節我就買個股,看年報吧" 的魔咒。要破咒,可以善用網上資源:

    • 參考高手推介的 ETF:市場已經有太多前輩買過 ETF及開心 share,越多人推介,就越穩陣。是的,匯豐也多人買,也會不派息,但那是很特別的例子,而且近年已經少了很多人叫你買匯豐了。
    • 上 ETF.com 查閱基本資料:網上有很多 ETF 的資料庫,羅列每種 ETF 的流通量、成份、評價,例如 ETF.com,輸入一種 ETF 後,它已把所有資料都整理好,基本上選擇 AAA 級的 ETF 是極度穩陣,如果真的很有興趣,又運用了上面幾種不同的策略,可以分配若干資金去 AA 級或者 A 級的資產。至於 B 級以下的,很大機會有另一些類似的 ETF,但評級、流量都比較好,如果真的沒有,可能太過 niche 了,真的需要買嗎? 

    策略 6:雖然是 ETF,但買入前也要做足功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怎樣買印度股票和 ETF ?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盈透證券好唔好?轉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