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大跌的原因、展望和投資機會

美國極鷹的加息走勢,令多國匯價大幅下跌。英鎊自2022年1月份下跌已近20%,上星期更一度跌至兌美元1.035 的震撼低位。英國是近年香港人移民首選,匯價大幅調整自然引起很多人關注。已移英置業的朋友當然想知道縮水了的身家可否價值重現;未前往的朋友也想知道應否"趁低行動",把港元資產換成英鎊;留在香港的朋友,亦會思考利用仍然掛勾極強美元的港幣,會有哪些投資機會。

2022 - GBP/USD dropped for 18% in first 9 months


為何英鎊會大跌?

除了極強美元加息的背景外,彭博上周的文章 UK Pension Strategy That Gilt Market Relied On Becomes Big Risk  解釋了上周的超大波動跟英國新首相 Liz Truss 的減稅方案有密切關係。有留意相關新聞的朋友,都會知道市場普遍不同意英國政府的減稅方案,IMF 更公開呼籲英國審慎行事,明顯市場對新政府的財政策略馬上就失去了信心。

不幸的是,英國有不少退休基金在過去十年低息環境開展了所謂的 Liability-Driven Investment (LDI),簡而言之是一種高槓桿的投資產品。當國債的債息上升,相關的 LDI 就會被"call 孖展",退休基金如果沒有流動資金應付,就要出售資產補倉。

一般而言,即使在加息周期,這個過程也是相對緩慢,例如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會發生。可是,由於市場對英國政府已失信心,減稅方案公布引發市場恐慌,英鎊隨之急跌而令債息上升,退休基金面臨幾小時 call 一次孖展的爆倉危機,唯有瘋狂出售資產補倉,最後出現了史詩級的拋售潮。

退休基金的存活關乎社會穩定,英國央行自然是出手救援。原本英國央行的路線是慢慢縮減資產負債表,但上星期為了穩定市場,唯有轉過來聲稱不設上限買債。英鎊在隨後幾天出現反彈,但這個狀況會持久嗎?

Technical rebound of GBPUSD near RSI 12 range.


很多人認為上周末的上升純粹是技術反彈,畢竟在 9月26日 GBP/USD 的日線 RSI 已跌至 12,技術面反彈也是情理之中。事實上,撇開技術指標不談,我們更應思考英央行的干預有沒有解決到問題的主因:

  • 應對美國不斷加息、英國國內通漲高企,會否加息去減低息差?
  • 令市場失信心、債息爆升的減稅方案,會否撇回?
首先回到極強美元的主題,英國必須大幅加息才可追回息差;而即使英鎊快要爆發史詩級危機,似乎未見到英國政府打算 U-turn 的訊號 (更新:說時遲那時快,就傳出英國政府打算撇回方案)。因此,一般分析仍然認為英鎊繼續會有下跌空間,甚至會出現和美元平價的情況。

怎樣把握英鎊下跌的浪潮?

回到文章開首的問題,可見如果你已把資產轉成英鎊,並在當地落地生根,那麼最好繼續投入新的生活,畢竟英鎊要重拾強勢似乎是較遠期的事情。至於尚未動身的朋友,一般的分析是建議"睇定啲" 才行動,而按上述分析也是較為穩陣的策略,不過是否等到英鎊和美元平價才行動,則是非常個人的考慮。

至於手持港元的朋友,可以利用我之前借歐元買美股的方案,借入英鎊買股票嗎?我個人是不建議的:

  • 主要留意的是英鎊和日圓不同,在 IB 的 benchmark rate 高達 2.856%,借英鎊的成本是 BM+1.5% = 4.356%,換句話說利息成本比當時借歐元高3倍。
  • 極強美元下,美股何時見底或能否尋底是未知之數,買貨要有長期坐貨的準備,動用外匯槓桿是非常危險,一旦英政府撤回減稅方案並大幅加息,英鎊急速上揚就會損失慘重。
Blended rate for borrowing GBP in Interactive Broker



那麼純粹沽英鎊買港元,然後放在銀行戶口是否可行?我是有這個打算的,主要是借助供樓的 Mortgage Link 高息存款掛鈎戶口,減去部份借英鎊的利息成本,如果英鎊下跌到若干水平,仍然被動地賺到些許息差。不過相比之前的操作就更為複雜,亦需要更強的機動性,大家必須衡量風險,審慎行事。

如果有其他奇趣的應對方法,不妨一起分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怎樣買印度股票和 ETF ?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盈透證券好唔好?轉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