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 派 (Strong Hold) 對 清倉派,誰笑到最後?

2021年第一季完結,去年升上神枱的契媽 ARK 系列股票全線插水,多隻股王徘徊於 50天線之下,契媽光環不再,連帶 ARKX 上市反應亦比預期慘淡。科技股回調,我的倉位亦大幅回調,但利用風險管理策略,尚且保存了去年的部份利潤。

很多股評人 (或財演) 表示 2021年波譎雲詭,市場將大上大落,最常聽到的是 "如果你 2020年賺不到很多錢,今年你輸的機會很大",不過這句說話好像每年都聽到,只是年份不一樣。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每次跌得差不多,回升一陣子,就開始有人討論美股 (或所有股票) 應該 Strong Hold (意思是"無懼風浪,堅定長期持有股票",甚至有 SH to the moon 的講法), 還是止蝕清倉。很明顯我絕對是討論區所指的清倉派弟子,然而我略嫌討論區的言論(一如以往的)欠缺養份,這篇文是希望利用 back test 程式嘗試看看 Strong Hold 好,還是清倉好。

TLDR / 太長劇透

  1. Strong Hold 派大勝
  2. 清倉派的回報極倚賴策略調節,如有更好的清倉策略,或者可以跑贏 Strong Hold 派
  3. 如果選用了合適的策略,Strong Hold 和清倉都有不錯的利潤
要做 back test 首先要有原則,這次選用的是擺脫燈神稱號的保力加通道,但一如我前文所講,痛改前非不溝淡 (主要是避免越跌越買),我們改良了必須要強勢才買貨的原則:

Strong Hold 派策略

  • 在上升趨勢的時候買貨 (看平均線 50天高於 100 天,100 天高於 200天)
  • 設有兩條保力加通道,通道 A 是 21 天通道,1 個標準差;通道 B 是 21 天通道,2 個標準差。
  • 價格升穿保力加通道 A 底部,開始買入 (顯示價格開始回升,買入 4 份,每份 100股)
  • 無論手上是否有貨,只要付合買入條件,就會買入,直到沒有現金為止


清倉派策略
  • 買入策略跟 Strong Hold 派完全相同,但會於下列條件賣貨
  • 價格升穿保力加通道 B 頂部,賣出一半獲利 (賣出 2 份)
  • RSI 升到 90 賣出另外一半獲利 (賣出 2 份)
清倉派思維:視乎清倉 DNA 的深淺,有些人認為美股反彈力度強,太早沽貨實在不智;有些人則認為森林很大,這隻股票沽貨可以買入下一隻,最重要是策略回報比例高。我是後者,所以選擇高位賣出清倉的策略。

Back Test 設定
  • 本金10萬美元,每次只模擬一隻股票的買賣
  • 佣金每次買或賣為 1.25 美元,故此完成一整個 (買一次、賣兩次) 交易佣金為 3.75 美元
  • 於 2016年 1月1 日開始測試,至 2021 年 4月 1 日
  • 選用股票包括指數 ETF QQQ、SPY ,契媽旗艦 ARKK,Reddit 愛股 GME,Back Test 鐵膽Apple AAPL 

測試結果

運用本文策略比較出 AAPL, ARKK, GME, SPY, QQQ 的回測結果

小小分析

事實證明,利用策略去賣貨難以捕捉最佳的沽貨時機,這次測試最有趣是 GME 的結果,如果我們看它的詳細買賣圖,可以看到由於過去半年被炒到飛天,雪崩之時亦有血肉長城承托,所以股價沒有倒輸,即使是 Strong Hold 派,仍然可以持有高於成本價的現貨。

利用股票回測 Back test GME在不同策略的表現

觀看買賣紀錄,可見 GME 這隻極波動的股票,竟然錄低最少的買賣次數,一來是因為測試由 2016年開始,絕大部份時間這隻股票是 "死股",股價太細所以波動不明顯;二來這次測試加入了強勢才買入的原則,表示 GME 很長時間並非強勢,尤其是雪崩之後。

至於清倉派,GME 只有一段超強的熱潮,清倉派的設定是不會高追,只從保力加通道底買入,這是管理了風險,但"錯過"黃金機會。我比較保守,樂見錯過這類極高風險的機會。

總括而言,我挑選GME 正是要闡述上面幾點,GME 沒有倒插是幸運,如果走入"郭晶晶式"的無水花直接深潛模式,Strong Hold 派根本是損失慘重。

ARKK 的情況和 GME 極為類似,即使是 Strong hold 也只是 7% 左右的回報,主要是去年炒起之後再沒有入市的機會,可見買入策略不適用這類爆升股票,非關股票本身是否妖股。

至於其他股票,Strong Hold 派贏得有道理,尤其是 QQQ 和 SPY 相差的幅度更是明顯,所以大家都聽過股神巴老只叫人買指數基金,但好像沒有告訴你甚麼時候要賣貨。如果用這個買貨策略做 benchmark,可以再比較到底月供 Strong hold 回報更高,還是回升之時買入獲利更豐。

不過,要留意的是測試期五年之內,指數基金買入及賣出的交易次數合共少於 100次,以每個完整交易周期要做 3次買賣計算,其實只是做了三十多個 trade,這樣的交易相信很多少年股神或討論區的 Strong Hold 派都會十分鄙視。可是,如果換了一個更進取的買貨策略,回報率又是否真的會更高?還是高了一點回報,卻大幅輸掉手續費?

對 Back test 圖有興趣可以點看這個文件看 5 隻股票的圖


留言

  1. 很有趣的比較
    但為何要爆升才買入?
    月供,或隔月供被動指數基金,例如VTI, SPY, QQQ
    回報也可以很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因為打算下次寫和月供的比較。

      至於回升才買入,也是很多人的策略,畢竟有耐性的人真的很少。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是自稱不想用腦、不貪心,但月供半年就因為嫌賺得少、覺得月供慢。因此回升才買入是很多人的真正行動,作為 benchmark 就有其價值了。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IB 怎樣買印度股票和 ETF ?

實測 IB 股票收益增強計劃

盈透證券好唔好?轉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的感想